【#李安 獲得英國奧斯卡 #終身成就獎 ,掛心花蓮受難者】
第74屆英國電影學院(BAFTA)終身成就獎頒給了李安,而這是第一次,由一位華人拿到這個獎項。今天早上在 #全球串連早安新聞 我跟 浩爾譯世界 聊起來,為什麼西方演藝工業如此推崇李安導演?除了藝術高度外,我感覺整個影業非常尊重他推陳出新,不斷突破疆界,願意用新方法說故事。
我想起2016年李安導演在我的節目上說過,他想「#作更清晰的電影夢」,當時他用120格/3D/4K這個業界沒有人用過的技術,拍攝 #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,因為技術實在太新太清晰,從攝影、剪接、導演、演員技巧上,都折磨多難,但那成功顛覆了我們觀看電影的體驗。*(感謝當時團隊一起努力,成功邀約這個獨家專訪)。
導演不知道的是,那一年,其實也是我從電視新聞播報,轉換到直播平台,在短影音與串流這個新技術上,載浮載沉內心無比慌張的一年,很多失眠偷哭的日子,都在那一年發生。
而很多很多年後的今天,我又在一個新的平台上,做了 ☀️ 全球串連早安新聞 Morning Taiwan Glocal News Club這個 #參與式新聞 的新節目,不論是 Clubhouse還是Podcast 對我來說都很新,我還是緊張,但兩個月來卻感到意想不到的快樂。
我才發現,李安導演帶給我的影響,是超越專訪和電影的本身的。那是一種不斷嘗試的勇氣,在忐忑中還是願意走走看的力量;關於這一點,我在我的搭檔夥伴 #會走路的翻譯機 浩爾 身上,看到一模一樣的東西。很多人問說我們默契的秘密,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最先的起點。
剛才我重新看當年和李安導演的專訪(#連結分享在留言處),我聽到自己的急促、不願(敢)面對鏡頭,許多慘不忍睹的缺點XD(在螢幕前苦笑的偶),然後我忽然非常感恩,這些年來嘗試痛苦也好失敗也好,都給我不同的風格和節奏,讓我有空間,拉開和當年的我的距離。
我終究需要慢慢成為我自己。我的功課、所有鏡頭前鏡頭後的努力,也是為了有一天夠勇敢、夠寬闊,接受自己本來的模樣。而哪怕這代表要試五種不同的新平台、學十個新技術、節目被收掉砍掉十一次,還要再開第十二次......中間的每一個轉折,我都要勇敢去經歷,不能放棄。
這才是李安導演在專訪中,教會我最重要的事情。
而我只是很感恩,這一次,有你們在旁邊,每一天每一天陪著我一起......
I'll keep doing it, if you keep believing it.
Promise.